大道行思 取则行远 |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人文游学汇报暨结业式

北京四中房山校区 2017-07-20 17:37:00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大道行思 取则行远 六月的关键词是“收获”与“传承”。我校首届高三、初三学子收获了“排名前列树花开”,即将迈入新的人生阶段;高二、初二的学子们收获了“家人”的祝福和力量,潜心地开始默默耕耘;高一、初一的学子们收获了团队的凝聚与成长,成为传承的中坚力量;新高一、初一的学子们收获了美好的未来与期待,为这个大

大道行思 取则行远

六月的关键词是“收获”与“传承”。我校首届高三、初三学子收获了“排名前列树花开”,即将迈入新的人生阶段;高二、初二的学子们收获了“家人”的祝福和力量,潜心地开始默默耕耘;高一、初一的学子们收获了团队的凝聚与成长,成为传承的中坚力量;新高一、初一的学子们收获了美好的未来与期待,为这个大家庭带来新生的力量。

周而复始,这座校园在循环中成长,在成长中蜕变,只因一届又一届莘莘学子用他们的一身正气营造了“干净”的校园,用他们的严于律己“端正”了校园精神,用他们的青春活力“新鲜”了这座田园学校。

人文游学汇报

2016-2017学年即将画上句号,我们忙着欢送忙着迎新的同时也还记得回忆与总结那段在路上的美好时光。

2017年7月11日,在告别这一学年之际,在2017人文游学汇报活动中,我们在舞台上用吟诵、用访谈、用歌舞再现着在陕西、山西、江西、云南、校内的难忘经历。

 寻•源  汉韵唐风

文字:高二4班李鑫

说起陕西,我是敬畏的。

从西周王朝定都镐京,嬴政统一六国后定都咸阳,西汉定都长安,李唐也在此开创盛世,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均建都于此。从人文始祖皇帝开创农耕文明开始到大唐灭亡为止,陕西当之无愧是中华漫长文明的拓荒者与传承者,是一个荣耀、繁华和灾难不曾离去的地方,流连于每一座城池、每一片宫墙,你都会听到铅华琉璃破碎的声音,你会不由自主地与历史对话,调整自己的时空状态,圆满自己生命的过程。

当然,历史与现代总是无缝衔接的,这里也曾有过金色的理想,丈量陕北,自己深沉地枕在黄土高原的怀抱中。从杨家岭到枣园,以及对南泥湾的匆匆一瞥,红色的鲜血在这片曾经的不毛之地涌动,在壶口咆哮、在七大驳论、在军区嘹亮,散发出无限的生命力。这种人为的力量与自然之力优质地融合,这样雄伟而广阔的黄土高原,寰宇万象,于我,不敢妄称。

黄河大合唱

齐诵《沁园春•雪》

贾平凹先生在《西安这座城》里曾引用过这样一段民谣:“八百里秦川黄土飞扬,三千万人民吼叫秦腔,调一碗粘面喜气洋洋,没有辣子嘟嘟囔囔。”它虽然不是音乐的最优质呈现,但朴实的歌词与调子,却是对于生命状态的自省。唯有遗憾,没有真实地听过这浑厚的调子,以及这调子背后的人的喜怒哀乐。

说起陕西,我又是心安的。

因为这里是炎黄帝的故乡,是圣祖曾经耕作过的地方。在此,每个人都会找到那种一气呵成的辽阔,和引以为骄傲的自喜。因为这是一种探寻,一种拜碣,因为了解所以安稳,不再惶惶而是如释重负。

17岁年青蓬勃的我,踏过这中国文化魂魄所在的地方,不再选择浪掷,“行古今道路,做天地学问”于我而言还太过遥远,行走在黄土青天之中,只有无数深情的敬意。

 近•浸•尽  儒风晋韵

山西——根所系处为家。

齐诵《大学》

我从盐湖走过,白茫茫的盐池,淡淡的盐香,古老的制盐工艺,我带走了先辈生活的智慧。我从鹳雀楼走过,碧瓦朱甍,高出云表,远眺黄河,恢弘壮阔,我带走了海纳百川的胸怀。

我从杏花村走过,汾酒飘香,技艺精湛,我带走了匠人心中的丘壑。我从煤炭博物馆走过,乌金成山,洪炉高照,我带走了铁石般的忠心。

话剧《剪桐封唐》

我从表里山河走过,我从晋水山川跨过,我未曾留下,但我带走了对生活的精致追求,带走了匠人胸中的丘壑,带走了如磐石一般坚硬的赤胆忠心。

我从关帝庙走过,古朴的建筑,肃穆的铜像,我带走了穿越千年的碧血丹心。我从晋国博物馆走过,庄严的墓葬,叱咤风云的晋国先人,我带走了古国文明的无上荣光。

我从大槐树走过,感天动地的移民情景,碑刻上的百家姓氏,先祖的声声呼唤,我带走了耿耿桑梓之情。我从王家大院走过,灰色的古墙之间,各式的楹联之中,天下排名前列民宅的宏伟雄奇,我带走了诗礼传家的深情寄托。

大槐树下话祖先

TED讲楹联

我从平遥古城走过,街道的古老幽静,“又见平遥”的感人肺腑,我带走了晋商的达成申信。我从晋祠走过,殿堂楼阁,雕梁画柱,亭台桥榭,天高水清,我带走了宗族祭祀的庄严肃穆。

我从表里山河走过,我从晋水山川跨过,我未曾留下,但我带走了它气壮山河的义薄云天,带走了它德行为天的行为准则,带走了它曾经鏖战天下的胸襟气魄。

三晋大地,因为游学,所以亲近;因为亲近,所以惦念;因为惦念,所以沉浸;因为沉浸,所以意犹未尽……

 文章节义 耕读江西

江西游学线,以新闻播报的形式,为我们带来他们的江西之行。

齐诵《白鹿洞书院揭示》

在风景秀丽的江西,我们有幸与铁山中学的同学们一起度过了一个特别的六一。我们排名前列次正经地当起了老师,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重视自己所讲的课,在出发前就收集了大量的资料,进行了充分的备课,力图使自己在铁山中学的授课既充实又有活力。

我们在这里感受到了为人师的不易,也感受到了两地学生的差异,我们在讲授的同时也在学习,也在改变。我们学习着尊重,改变自己的骄傲自满;我们学习着单纯,改变自己的世故老成;我们学习着开放,改变自己的固步自封。正是这种思想的碰撞与冲击,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自己。

在景德镇,我们了解了这个曾经辉煌无比的江南小镇的前世今生,也引发了我们对历史与现代关系的思索。

钟念瑾同学在TED演讲中谈到了自己的反思:“面对这样的状况,我重新思考了‘为什么要传承传统文化’以及‘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问题。

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中,其实已经没有什么称得上传统的东西了。现代化带给我们科学、文明、便利的同时,也夺走了独特的风情与气度。就像那一栋栋拔地而起大楼,把它放到世界上的哪个角落好像都没有什么不妥当。我不喜欢我在博物馆里看到的现代瓷艺术,过多西方元素的加入,让这些作品失去了以往的亲和力。创新并不是单纯的中西合璧。

我想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我需要知道我该往哪里走,这便是‘寻根’的理由,这便是继承传统的理由。景德镇陶瓷的传承与创新与我们的过去与未来,乍一看好像一点联系也没有,可是如果我们以这种态度对待一个又一个的传统,那数百年、数千年之后,它们便不复存在了。当民族的符号、饰品、节日都消逝了,蕴含在文化里的温情与温暖,沉甸甸的回忆也将无处可寻。       

这一次体验陶瓷的过程就是我们一起在传统文化中创造新的回忆、创造新的价值的过程,这就是传承。作为普通人也许我们不能传承下复杂的工艺,但是我们能够传承对瓷器的青睐,对泥土的亲近,对瓷器上缤纷色彩和丰富寓意的喜爱。在我们普通人传承的基础上,相信专业的手工业者也会越来越多,工艺会越来越精细,文化会越来越繁荣绵长。”

人文游学江西线学生作品

 激情创意 建设家园

从2017年5月29日开始,在校内游学课程中同学们在老师们精心设计的27门选修课中体验文学、艺术、光影、运动、实践的魅力,丰富自己的知识,挖掘自己的潜能。

更让我们念念不忘的是在校外的劳动与实践。民以食为天,我们每天都避不开饮食这个问题,而我们却渐渐忘记了粮食从何而来。于是,校内游学的同学们专程来到了农业职业学院亲身体验务农,感受几千年农耕文明积淀下来的悠久文化。

在烈日下,同学们戴着草帽,手拿着各种各样的工具,准备在农职院的黄土地上大干一番。在那片沙质空地上,同学们从“做垄”开始,体验“翻地”“施有机肥”“耙地”“开沟”“播种”再到“覆土”“浇水”。

平时吃的豆子总给人一种轻盈的感觉,而此刻手中的铁铲、开沟器、独轮车的分量却稍微有些沉重,也许这才是食物真实的重量。

刚刚从水里捞起的泡好的黄豆带着水的温度,凉丝丝的。明黄色的小豆粒在阳光下流淌着生命的光泽。种下豆子的地方,会结出许许多多的豆子,那许许多多的豆子又会入到许许多多人的口中,许许多多的人又会播下种子。也许,生命的循环可以由此略窥一二。我们通过在农职院的农业劳动——种黄豆,跨越时光的维度,建立起稚嫩的双手同古老大地的联系。

年轮流转,春华秋实,结束了一上午的辛勤劳作,我们下午来到了农职院宽敞的大厨房,换上整齐的制服,开始做面点。

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从发面开始制作花卷,并了解了面的醒发原理。同学间通过合作,完成了揉面、发面、撒盐、抹油、抹芝麻酱、塑型、上屉蒸熟等一系列工序。虽然有时我们不够默契,成品也不够美观,但同学们在紧密配合下,最终都品尝到了自己亲手制作的花卷。

除了学做花卷之外,我们还尝试了包粽子、做披萨、磨汤圆,这些活动使我们感到新鲜、快乐、充实,并在尝试中进步、在收获中成长。活动中同学间的团结使我忘记了留下的汗水,成功的喜悦让我忘记了身体的劳累。

在校内游学的那段日子里,我们常常感觉到个体相对于时空的渺小,也常常感叹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的年岁之久、意义之重。这一场真正的耕种体验,这一次与五谷的近距离接触,使我们像农民一样,感受时间与生命的轮转循环,触碰历史的地标和脉搏;使我们像诗人一样,欣赏“时间的玫瑰”,收获“时间的粮食”。

正如古人有云:“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那些校内游学教给我的,关于粮食、关于大地、关于珍惜的美丽故事,未完待续!

 踏云逐梦 印迹云南

彩云之南,一个令人流连忘返的美丽田园。我们在这里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缤纷多彩与狂放奇绝,感受到了茶马古道余留的历史沧桑与文化积淀,也感受到了少数民族的淳朴善良与多才多艺。

我们在帝泊洱茶基地了解了普洱茶的来龙去脉,更令人兴奋的是我们还能走进茶农人家,亲自进入茶园,学习手工制茶,并制作除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少有的普洱茶饼。

原来看起来平平凡凡的茶叶需要经过采摘、萎凋、杀青、揉捻等一系列工序。

采茶时颇有讲究,我们握在手中的茶叶可能会因压挤而折伤,放在茶篓中的茶叶过多会因为透气不佳而略微熟化,因此,在茶园采茶不宜过久,应尽快将茶叶拨开萎凋。

茶叶萎凋要借助阳光或柴火的温度,以此让茶叶软化脱水,挥发出茶叶中的苦度和涩感,所以茶叶的茶品往往取决于萎凋的火候。

杀青是为了让茶叶停止发酵,我们在工人师傅的指导下体验了锅式杀青,通过手工翻炒,让已失去水分但尚未透彻的茶叶均匀地失水。

揉捻的目的是使片状的茶叶经揉捻成为条形或圆柱形,我们需要依据茶叶原料的老嫩程度而做出力度的调整,嫩叶较轻,老叶较重,此时的茶叶已经颇具雏形了,再经过一些后续的工序便可以成为成品了。

茶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之一,茶道往往与人的修身养性结合在一起。在制作普洱茶的过程中,我们体验到了于平凡中创造非凡的不易。那一步步看似简单的操作却蕴含着人的态度和品格,唯有专注、追求优质的人才能制作出高品质的茶叶,唯有脱俗、追求“道”的人才能为茶叶注入风骨。

我们不由地感叹“制茶如做人”。

同学们亲手冲泡的普洱茶

云南是普洱茶之乡,同时也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他们大都能歌善舞,情感丰沛。我们在西双版纳、在傣寨村受到了他们的热情款待,他们在我们看起来艰难的自然条件下生活,却愉悦地开创着多彩的生命。他们喜欢用歌声,用舞蹈表达对客人的尊敬,表达炽热的情感。

回到都市之中的我们,耳畔还会时时响起他们嘹亮清丽的歌声,眼前还会时时浮现他们婀娜多姿的身影。于此,我们只能用美好的歌儿、用他们教给我们的舞姿怀念那些美丽的人们。

“想摘一片 一片绿叶 想写一首小诗 一首小诗 告诉你 告诉你 西双版纳总有 总有忘归的感觉 啊 西双版纳 水一样的傣家姑娘 傣家姑娘 让我踏上竹楼的台阶 让我走近你的面前 想牵一束 一束阳光 想栓一道红线 一道红线 告诉你 告诉你 西双版纳总有 总有收获的季节 啊 西双版纳 水一样的傣家姑娘 傣家姑娘 让我听懂你的语言 让我溶进你的世界”

人文游学云南线学生作品

 行走的人 值得嘉奖

人文游学就像是我们一年一度的文化盛事,我们坚持行万里路,因为我们始终相信,每一次的游学经历,每一次的深切感受,以及我们了解倘或还未了解的新鲜感,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被唤起,成为浸润生命的力量。 

合理规划  赢在假期

暑期来临,学生发展中心肖洁老师与我们分享了如何合理地规划自己的暑期生活,通过这段时间塑造更加丰富的自己。

同时,在假期中,安全可是排名前列位的。生命是一曲优美的交响曲,是一篇华丽经典的诗章,是一次历尽挫折与艰险的远航。生命诚可贵,我们歌颂生命,因为生命是宝贵的,它属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我们热爱生命,因为生命是美好的,它令我们的人生焕发出灼灼光彩。

亲爱的小伙伴们,在过去的一学期中,我们且思且行且成长着。假期已经开始,快好好利用这个假期成长更多吧!新的学期,我们不见不散!

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和校园里,最蓬勃旺盛和美好的,就是你们的样子。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